2019年8月1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互联网技术司法应用白皮书》,白皮书阐述了十大典型技术应用:法律知识图谱技术、区块链技术、即时通讯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云视频技术、微服务架构技术、数据安全交换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
《互联网技术司法应用白皮书》阐述了十大典型技术应用:法律知识图谱技术、区块链技术、即时通讯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云视频技术、微服务架构技术、数据安全交换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
互联网法院开庭,网上审理的案件居多。如何保证当事人身份的真实性?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免去繁琐的证件查验、录入登记的手续,简化诉讼流程、规范了诉讼信息收集流程,还可以进行远程信息甄别,保证诉讼参与人的身份准确;此外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智能门禁出入控制、被动无感知刷脸考勤等应用也支持了北京互联网法院人员出入控制数字化管理,有助于大幅提升效率。
庭审结束,笔录生成,当事人网上签字确认。语音识别技术利用超大规模语言模式识别以及自主学习技术,来预测对话语境,实现多业务应用、多角色区分、智能断句和热词自动生成,有效提高了笔录录入效率,减轻书记员的压力,保证庭审的流畅。
远在千里之外,声画近在眼前。云视频技术为当事人提供了通过电脑端、移动微法院小程序、浏览器等多种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当事人随时随地参与庭审及调解,有效降低参与人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而公众也可通过电子诉讼平台旁听案件,共同关注网络热点案件审理。